滾石不生苔?
這次是明倫第五次換工作了,一年的休息,並未讓她感到精力充沛,老莊哲學、佛經、易經,她都鑽研過,也上過教堂,仍然不清楚到底什麼工作適合她。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入錯行,也許廣告設計真的不適合她。
「難道七年的工作經驗,如此畫上句點嗎?要換什麼工作呢?從大學畢業後到現在,所有的工作都是和自己的「本行」有關,我也覺得感興趣,可是為什麼我就沒有辦法像別人一樣,在一個公司中待上二年以上?」明倫思索著這一大串的問題。
在一偶然的機會,遇到了往日的好友,並得知好友現在開設一家廣告公司,明倫滿懷熱情與希望,表明自己正有轉換工作的打算,雖然她清楚地知道,好友的經營理念一向是以「公正、品質」為原則,對工作品質要求相當高,而且價格公開,絕不拿回扣。這些作法雖可能會影響她的額外收入,但是她希望早日離開目前的工作。明倫說:「我不願意自己成為一個製造廣告複製品的工具。」她渴望有發揮創造力的空間。二個月後,她如願以償地「轉職」了。
相繼而來的問題,除了每日要提早半個小時出門外,也必須在六點半以後才能下班,時間上的新安排,令她頗不適應,每到下午二點就昏昏欲睡,腦袋空空,眼睛瞪著白紙沒有靈感,只是眼瞼越來越沈重。身為新人,真不知道該如何自處。還有,繳交出去的設計圈被駁回,還要重改。
「改什麼呢?我覺得很滿意啊!」明倫心中頗有挫折感。「這是自己開夜車製作完成的精心傑作,啊!照這樣下去,往後的工作該怎麼辦呢?難道我的天分還不夠嗎?還是他們太追求完美?」明倫暗忖自己是不是又做了一次錯誤的選擇。
根據臺北市國民就業輔導中心的調查,臺北市的就業人口中,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想轉業,或許妳也是其中的一個。在選擇了自己所謂「理想中的工作」後,該如何在新工作中調適自我呢?
了解企業文化
妳認為新工作上的成就只憑自己努力即可帶來結果嗎?還是新工作的複雜人事關係,不同理念的老闆或主管,會讓妳自己小心翼翼不敢有所表現,事事先看別人怎麼說、怎麼辦,再作打算呢?
在新的工作環境中,「停、看、聽」的確是入門之法,但是「停」只是暫時性的,觀察時,要先了解企業文化,自己掌握須注意的小節。
例如明倫在了解同事們作息時間及習慣後,覺得自己並不喜歡中午和大夥一起去外面聚餐,然後在下午面對一堆文案時,卻無法提振精神處理,因此她嘗試向一位資深的同事說明自己的煩惱,隨後並婉轉地告知其他的同事。接下來的日子,她安排自己每週參加一至二次的聚餐,但是其他的中午時間,就用來午睡充電,好讓自己能有好精神來激發創造力。
認清自己的需求,運用自我的控制信念,明倫在新工作中找到了適合自己身體需求與改善工作效率的方法,並且維持了良好的人際關係。
檢視工作反應
當妳進人新環境中,內心都會希望有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。在付出了雙倍的努力與熱誠後,人人都渴望被肯定、被欣賞,但是,如果事情的結果是相反的,你要如何自處呢?此刻自處能力可以分為二種:
一是處理情緒的能力,一是處理事情的能力。
明倫接到退稿的那個早上,心情惡劣,午飯也吃不下,想了許多事,也許就像張老闆所說的:「妳先來試看看吧?」那麼,到底要試多久?十天?還是三個月?在以前的公司作那麼久,從來沒被退件,而上班才第一週就面臨這個事實。
「真没面子!」明倫說道。但是蔡主任卻在下午二點告訴他說:「妳再看看,還有什麼須修改的,四點半交給我,明天要送給客戶了。」只剩一個半小時,明倫不得不逼自己擠出靈感。然而,靈感在情緒紛亂的心緒中卻跳不出來,最後還是小王的一番話提醒了明倫。
小王說:「退件在我們這裡是很平常的事,有時候,還有被退七次的可能性。」明倫想起了老闆的話:「品質第一。」她豁然開朗,這是一種新的挑戰,原來頹喪的情緒轉化為自我能力提升的心態。四點明倫便將修正稿交出,主任和老闆都覺得很滿意,她内心湧起一份成就的喜悦,且領悟到如何區分情緒與工作成果的方法和效果。
被接納的創造力
「明倫一向認為自己的設計很獨特,富有創造力。過去她常常為了說服主管或同事而爭得面紅耳赤,雖然她認為她的作品新穎獨特,但是往往被改得面目全非,讓她非常生氣,不過,她總是堅持自己的作風,偶爾一、 二次也有被接納的機會,但是內心總是覺得非常不爽,因此同事間相處的氣氛並不是十分融洽。
轉換了四個工作後,她不得不承認「設計」不只是創造力就可以的,還必須要能被接納,否則自己就難有發展的空間,因此在退稿後,她主動向主管詢問客戶的需求與預算,從而捕捉到「創造力」必須考慮到「被接納」層面的事實,否則自己的創造力就只有孤芳自賞了。
加強新工作的認同感
幾經轉換工作後,明倫十分期盼能找到「伯樂」。累積幾年的工作經驗,她對自我的期許也相當高,認為設計才是她主要的工作內容,而製圖上色則是其他較資淺的人所須做的事,沒想到新公司主管竟讓她一手包辦,讓她覺得悶悶不樂,但是又不能不照做。
遇到這樣的狀況時,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放下身段,好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能與敬業的態度,並與主管溝通,是否他就是要妳一貫作業,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?如此定位,自然就會提升對新工作的認同度。如果明倫不這樣調整自己的新角色,很可能在短期内又會轉換第六個工作,成為繼續尋伯樂的千里馬了。
確認目前與未來發展方向
在求學期間對理科有濃厚興趣的明倫,曾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科學家,但是聯考成績不理想,進了大眾傳播系;曾想當演員,但卻為家人反對,只好選擇了尚有興趣的廣告學等科目。畢業之後,進入廣告公司,剛開始也覺得頗有發揮的空間,有一段日子還沈迷於面相學,往往在和客戶言談之中不知不覺地幫人相起命來了。這樣的洽公方式,有些客戶覺得有趣,而老闆卻認為不敬業,如此矛盾的工作情境就因她廣泛的興趣而引發,也使她頻換工作。
而在離開第四個工作之後,明倫曾獨立、自由地生活一段時間,七個月後她不得不面對現實生活的經濟壓力,必須找第五個工作。此時的明倫,才深深體驗到興趣並不能成為生活的重心,那只是生活方式中的一小部分。現在她渴望像好友一樣擁有一個廣告公司,下定決心為自己訂生涯目標。
還好她才三十六歲,所以當她下定決心後,便發現這份工作充滿了挑戰。
「我不僅要滿足客戶與老闆的需求,還要學習觀察如何掌握運轉整個廣告公司。」她知道當四十歲時想要擁有的是什麼了。
明倫在第五個工作中,態度漸漸由外控因素轉變為自我主導的內控態度,正如心理學家奈非坎與史歷比查所提出的認知發展觀點,他們認為:
個人在生涯發展歷程中,有一連串「質」的變化,會讓個人逐漸將現實社會的壓力、家庭環境的限制等,轉化成為自己處理問題的內在參考資料,而逐漸使自己具備有分析問題的能力,尋求扮演新角色的機會,擴展個人的能力與行動,並勇於嘗試學習,為自己的生涯負責。
明倫為自己能做出滿意的生涯抉擇與新承諾而感到踏實、自信,她知道這第五個工作將是自己建立職業生涯的轉捩點。
自我檢視:
●如果我要轉換工作,我希望能從下一個工作中得到什麼?
●我目前的工作目標和未來的發展目標有連續性嗎?
文.陳若玲/台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理事長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