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  • 作家相片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

找回工作與家庭生活間的平衡

台灣約40%的新生兒家庭請育嬰假,三十多歲生第一胎已是普遍現象,面對少子化及老年化,房價及物價不斷高漲的事實,家庭的經濟負擔變更重。勞動部在106年十一月已立法公告育兒婦女的部份工作,彈性工作是重要趨勢,企業運用彈性工作,不但可以節省開支及人力,讓專業技能更聚焦,也可以降低人才流動率。女性重返職場,找回工作與家庭生活間的平衡,共同經營家庭與社會,給下一代有更好的幸福!

在這個多元的世代,工作的價值高低不再僅是薪酬或是職稱。工作的分量也不應是僵固的,小分量的工作也需要專業人才來執行。許多人才尋求工作跟人生的平衡,不想被迫在工作跟家庭當中痛苦地二選一;也有許多媽媽希望過往的專業技能仍被肯定,生活有所成長機會,並且追尋工作的意義。


媽媽們重回職場,未必能回到原本的職務或產業。但是,市面上的人力銀行調查中,專業性高的職務仍有5成以上的「回任率」,如財會/行銷/專案管理類…較能從事與職涯中斷前相同的工作。另外,觀光產業也偏好聘僱二度就業婦女,媽媽們熱情積極的特質,很適合為客戶介紹旅遊行程,透過專業教育訓練皆能展現佳績;電信產業也有主婦擔任客服,因穩定、抗壓性強適合應對客戶,工作表現超出預期~

當了媽媽的女人都是超人,如果連全職媽媽都能勝任了,有何不能重返職場?!女性的細心,親和力,善於溝通協調,工作的穩定度…等,都是職場必備的軟實力。為了家庭,為了孩子,這些女性,他們非常願意重新再投入職場。


文.陳若玲/台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理事長

45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疫情對全球經濟的結構性改變或比想像的更深,台灣也不例外,打破了很多人的計劃和夢想,有人因為疫情提早退休或者被迫裁員,無薪假等,你的「職涯免疫力」如何? 下面六個問題,協助你檢視職涯免疫力的現況: (繼續閱讀)

自身的防疫很重要,但是你有關注到其他的不同的族群和弱勢團體嗎?因為疫情我們要保持社交距離、居家隔離、遠距上學、在宅上班,是讓我們的人際關係,更加疏離或有更多接觸的時間?同居一室無話可講?對著螢幕開視訊,但⋯⋯(繼續閱讀)

「我昨天晚上沒睡好,不斷聽到隔壁的媽媽大吼大叫,和二個小孩的哭鬧聲,最近白天也常會聽到夫妻吵架的聲音,唉!防疫在家,我也不得安寧...」電話中傳來朋友低沈的聲音。 疫情還沒降温,大家都互傳簡訊要少出門居家防疫⋯⋯(閱讀更多)

bottom of page